tags: 藏象/脏 心
pages: 060 061
心主血脉,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于脉中,流注全身,循环不休,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。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。
心主血的基本内涵,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,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组织的作用。人体脏腑组织以及心脉自身,其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皆有赖于血液的濡养。血液运行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,其中心的搏动作用尤为重要。心脏的搏动,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,心阳激发心的搏动,心阴抑制心的搏动。心气充沛,心阴与心阳协调,心脏搏动有力,频率适中,节律均匀,血液正常输布全身,发挥其濡养作用。若心气不足,心脏搏动无力,或心阴不足,或心阳不足,均可导致血液运行失常。故《素问·五藏生成》
说:“诸血者,皆属于心。”
心主血的另一内涵是心生血,即所谓“奉心化赤”,指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,其化为血液,须经心火(即心阳)的“化赤”作用。如《灵枢·痈疽》
:“中焦出气如露,上注谿谷,而渗孙脉,津液和调,变化而赤为血。”可见,心有总司一身血液的运行及参与血液生成的作用。
心主脉,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收缩,维持脉道通利的作用。“脉为血之府”,是容纳和运输血液的通道,如《灵枢·决气》
说:“壅遏营气,令无所避,是谓脉。”随着心脏的跳动,脉管亦随之产生有规律的搏动,称之为“脉搏”。左乳下触及心脏搏动之处,称之为“虚里”。
心、血、脉三者紧密相连,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。其生理功能,都由心所主,都有赖于心脏的正常搏动。正如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
所说“心者……其充在血脉”,即是针对心、脉和血液所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系统而言。
血液的正常运行及其作用的正常发挥,除心气充沛外,还有赖于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。换言之,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、血液充盈、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。其中心气充沛又起着主导作用,故说“心主身之血脉”《素问·痿论》
。心气充沛,心阴与心阳协调,心脏有节律的搏动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、心率和心律,脉道通利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,营养全身血运流畅。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和脉道通利。
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,可从心胸部感觉、面色、舌色、脉象反映出来。心主血脉功能正常,则心胸部舒畅,面色红润有光泽,舌质淡红,脉和缓有力。若心气不足,推动血液无力,可见心悸怔忡,胸闷气短,面色无华,舌质淡,脉虚无力;甚则气虚血瘀,导致心脉痹阻,可见心胸部憋闷疼痛,面色紫暗,舌质瘀斑或青紫,脉细涩或结代。心血亏虚,则心悸心烦,面色淡白,舌质淡,脉细弱无力等。